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1章 真是高啊... (第1/1页)
陈尚宾的话让苏逸点了点头。 这估计就是此次赵曼儿的答卷明明这么好,可连主考官都没意识到就落榜的解释了。 无论是动机还是可能性,这可能性是最大的。 皇子们可能傻,但帮着他们干这些事的官员必定不可能会这么傻。 不得不说,若是利用这种办法让赵曼儿落榜,寻常人根本不会往这个方向去想。 一般落榜后,只会以为是自己写的文章不合阅卷官的心意,所以才会因此而落榜。 这样的办法基本找不到把柄,所以帮忙的人才会冒着灭九族的风险,去做这些。 因为就算最后真的有人查了出来,阅卷的人也可以说自己是没看清。 最多是玩忽职守,被降职罢了。 这法子,真是高啊....... 可惜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没有做过也就算了,现在做了苏逸自然就会把他揪出来。 更何况此事还关乎着小公主。 两人已经得出了结论,也就没必要再留在这里了。 “苏兄,我们如今要做什么?” 苏逸看了一下天,随后不紧不慢的说着:“去宫里,见陛下。” 这件事,他们只能得出这个结论来。 如今他们能做的,便是把这个结论告诉天元帝。 剩下要查、要处理的话,还是得等天元帝来。 至于是那两个买通考官的皇子还是赵曼儿在天元帝心中更重要,这个苏逸也无法肯定的说。 但苏逸可以肯定的是,赵曼儿与自己在皇帝的心中,分量还是有一些的。 ...... 此时的皇宫内。 天元帝虽然说让陈尚宾等人负责此次的事情。 可作为皇帝,他一向运筹帷幄。 如今知道了可能发生的事情,怎么可能会让自己处于什么都不了解的状态? 因此,天元帝也私下派人到贡院去了解了情况。 可他派的人还没回来,陈尚宾便已经去而复返了。 听到宫人的禀告,天元帝都愣了一些。 “这般快便进宫了,莫非已经有了头绪?” 而且还是带着苏逸来的。 想着,他便让人把二人宣了进来。 二人进来后,苏逸直接便说道:“陛下。” “臣此次前来,是为了在这次县试中十三公主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以及科举本身存在的弊端来进言的。” 天元帝看向苏逸,脸上带着疑惑的表情。 为赵曼儿的事情过来,他自然是可以想到的。 不过要说科举制的弊端,这就有点让那个天元帝好奇了。 要知道科举制如今已经很久很久了。 从前朝开始,到太祖改进后便固定传承到现在。 弊端固然是有的。 如今苏逸说存在弊端,这就让天元帝也不禁好奇了起来。 “哦?” “既如此,你便一件一件禀报吧。” 苏逸道:“臣先要说的,是十三公主此次县试落榜一事。” “臣要控告当朝皇子破坏考场纪律,为个人私利,私自进入考场,威逼利诱阅卷官,从而达到作弊的目的。” 皇子? 听到苏逸的话,天元帝一时都愣住了。 他一开始也猜测可能有人从中作梗。 但是没想到这个针对赵曼儿的人,居然是自家人。 这让天元帝不由的一时怒从心起。 要知道他虽然是帝王,但却是十分看中家庭的。 在他心里,一直希望自己的儿女们可以相互扶持。 所以他早早的确立了储君之位,也是告诉他们不必为此而浪费心思去抢夺。 然而如今没有相互扶持便罢了,居然还有人暗中陷害自己的亲人。 难道自己的儿女们,也逃不过皇室无亲情这一条定律? 可是就算是皇室无亲情也就算了。 曼儿不过是一个女子罢了。 果然是最近自己的一番动作,让他们坐不住了吗? 天元帝内心对自己的儿子们十分的失望以及愤怒。 他闭了闭眼,面前保持面上的镇定。 “十三驸马,你这么说可有证据?” “要知道你虽然是驸马,可如今你口中所言犯错之人,乃是朕的儿子们。” 苏逸道:“臣并无十足的证据。” “所以希望陛下可以下令彻查,宣贡院当日所有人单独审问。” 天元帝听到苏逸的话后,思索了一下。 随后,他说道:“去看看朕派去的人可有眉目了?” 一旁的近侍听罢,走出去问了一番情况。 等人出去后,天元帝才又问苏逸:“当日贡院的事情,朕会让人查清楚。” “你说此次除了曼儿的事情外,还有科举弊端的事情要一并禀告。” “是何弊端?” 苏逸把方才与陈尚宾一同试验的事情,告诉了天元帝。 天元帝听罢,眉头微皱,看向了陈尚宾。 陈尚宾拱手道:“陛下,十三驸马所言极是。” “臣在阅卷到最后之时,确实心态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以至于,臣直接忽视了几份混入在后面的几分好卷子。” “臣一开始对驸马之言也是不明所以。” “可经过驸马的试验后,臣才恍然大悟。” “所以臣与驸马猜测,此次十三公主的卷子,恐怕也是被人通过此等手段导致的落榜。” 天元帝沉吟道:“阅卷时竟有如此大的弊端......” 这么说来,还真的极有可能是有人用了这种手段,才导致赵曼儿落榜的。 不然以天元帝自己看到的那份卷子,绝对不可能就这么埋没在里面。 而面前这两人,居然连这种事情都想了出来,甚至试验了出来。 也不是...... 陈尚宾说的,是苏逸提出来的。 而他不过是照做罢了。 天元帝深深的看了一眼苏逸,才说道:“你说的事情,朕已知晓。” “此事确实不无可能。” “朕会把那些阅卷官全都查一遍。” “若真的有人因此而出纰漏,那绝对会留下痕迹。” 科举阅卷,是不止一个阅卷官的。 试卷起码要通过三个人的手。 如今最上面的主考官已经亲自说明了自己不知情。 因此只要查前面的几个人便可。 天元帝正在思考的时候,外面已经来了禀告。 当日出现在贡院的皇子,便是九皇子与六皇子两人。 听到这些话时,天元帝心中也不由的苦笑了一声。 这件事,果然有自己两个儿子的手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