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 恭喜宿主,你已完成任务 (第1/2页)
临近年关,宁国公将返京事宜提上了日程。 隋遇倒是没有什么需要cao心的,县衙里外乡的衙役与书吏已告假返家,只留下本县的人值守。 县城街道上的年味渐渐浓厚,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红红火火的吉祥喜庆之色。 自从恒阳王案子结束后,晏海县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安宁。无论黑白两道,再没有人敢在晏海县的地盘上撒野。 作为知县的隋遇,虽然官职仅有七品,但哪怕是京城的高官来了,在他面前也不敢随便摆架子。更别说,恒阳王一案中隋遇的功劳可谓是最大。加上他的身份,在官场上混的哪个敢触他的霉头。 再说黑道,自从罗润衣在武林大会上再度现身。凭借超绝尘寰的剑法,再次问鼎中原武林。打那之后,江湖上但凡名声不大好的,路过江南都要绕着晏海县走。更别提什么小偷小摸小混混,更是一个没有。 隋遇也终于过上了他一直心心念念的舒坦日子,百姓安居乐业,邻里其乐融融,连个当街吵架的都没有。 这天,趁着隋遇出门溜达,宁国公找到了正在书房安排过年守值的罗润衣。 “罗大侠,可有空与老夫聊聊?” 听到宁国公突然改口称自己为大侠,罗润衣蓦然一愣,随即搁下笔答道:“自然是有空的,国公爷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宁国公的性子豪迈直爽,向来快人快语。他这次要说的话,在心里已憋了许久。在找罗润衣之前,也早就打了无数次腹稿。他在罗润衣对面坐下,转了转手上的翠玉扳指,措辞片刻说道:“罗大侠,趁着六郎不在,老夫想和你说点掏心窝子的话。” 罗润衣双手搁在桌上,维持原本的坐姿一动不动,只是猝然紧抿的双唇透露出他藏在心底的紧张。 “六郎这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我养了他二十多年,没人比我更清楚他的性子。你对六郎的情意,老夫我不是看不出。你对六郎的好,我也都记在心里。” “看到你对六郎的情意,我心里是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这世上终于有人能看着他,管着他。可我又忍不住担心,害怕这孩子故态复萌,改不掉从前的风流习性,最后白白辜负了你的一片真心。” “故而,我迟迟未表态,只一味盯紧了他。这半年来,他巡街,升堂,应酬……我都在背地里悄悄跟着。练武一事上,更是下足了狠心,想要好好磋磨蹉磨他的性子。我须得确保他是真的收了玩心,担得起配得上你的情真意切才行。” 宁国公回想起自己这半年来的苦心竭虑,忍不住叹息。他慢慢摩挲着翠玉扳指上精细的雕纹,指尖的温度一丝丝渗入胎质莹润的玉石中,驱散了冷意。 他低声笑了笑,眼底浮现出作为老父亲的慈爱,如高山深海,不可斗量。“这半年我也算看出来了,六郎的一颗心,已全然落在你身上。他这辈子,断然是离不开你了。” 罗润衣纵然在感情一事上,果断坚定。但从宁国公的口中听到隋遇对他的心意,还是免不得心波荡漾,微微赧然。 他起身来到宁国公面前站定,亲自斟了一杯茶双手恭敬奉上:“国公爷,今生今世,我与大人,两不相负。” 宁国公接过茶盏,微微一笑:“我们做父母的,终究陪不了子女一辈子。罗大侠,六郎,就交给你了。” “润衣多谢国公成全。” 宁国公微微摇头,老怀欣慰:“该是我多谢你才对。你出身富贵之家,更是仙阳圣尊亲传弟子。十几岁便独闯江湖,行侠仗义名震武林。有你陪在六郎身边帮他拿主意,我也不用担心他日后走错了路。” 罗润衣笃信道:“大人,是个好官。” “但有你在,他才能走得长远。”宁国公的眼底满是慈祥与信赖,他抿了一口茶,然后将茶盏放回桌上,起身拍了拍罗润衣的肩膀:“人这一辈子,能遇到一个相爱相守的人不容易。六郎与你在一起,我放心。” 宁国公的这一番话,对罗润衣而言,无异于拨云见月。 无尽的话语留在胸腔中,他无声动了动唇,最终朝宁国公神色郑重地点了点头。 隋遇在街上溜达一圈,按照他爹的吩咐,特意去买了东市的烧鸡与西市的板鸭。然后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怀里还抱着一大包老乡硬塞给他的蜜饯果子,悠哉朝县衙走去。 在离衙门还有一条街的时候,隋遇一眼就看到了迎面走来的罗润衣。对方像是遇到了什么喜事,连眉梢上都带着掩不住的笑意。 隋遇心里涌起好奇,顺手将打包好的鸡鸭交给他,忍不住问道:“碰上什么好事了,这么高兴?” 罗润衣并肩走在隋遇身边,闻言嘴角又上扬了几分:“见到大人自然高兴。” 隋遇望了一眼身边来往的百姓,有些不好意思道:“咱俩不是天天都能见着吗……” 罗润衣嗯了一声,意味不明地笑笑:“大人,等来年开春,我带你趟去蜀中吧。” “蜀中?”隋遇不明白罗润衣怎么突然提起要带他去蜀中。不过,想到蜀中还住着罗润衣的家人,到时候肯定是要拜访一番,所以他不免有些紧张。“那……我这次从京城带些特产回来,总不好两手空空去你家。” 罗润衣没想到他都没提蜀中的家人,隋遇自己就先考虑到了。虽然对方大抵没想得那么深,不过不妨碍罗润衣的心里还是像吃了蜜一般,从内甜到外…… 日子一天天的过,隋遇动身前往京城的那一天终于到来。 这次回京,他和宁国公没带太多行李。只备了一辆马车,装了些路上需要用的细软。与轻装上阵的爷俩不同,罗润衣拎着一个二尺宽的木箱走出县衙,亲手放进了马车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