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Rewrite》剧情架构(11/25) (第3/3页)
可见底。 这也是我要说的另一件事:关於譬喻。 譬喻往往只是一种描述。目的是用「A等於B」的手法,让读者能够更能够理解你在说什麽。如果你的譬喻反而增加读者的理解难度,又或是没有办法升级、整理成贯穿全文的「意象」,那就宁可不要譬喻。 因为过多的譬喻,也等同於「无效的细节」。 b如这一段: 「他盯着那三个几乎能涵盖永字八法的文字,在右边空格补上没有永字八法的蓝sE笔迹。」 欸.....XD,现在国小已经没有书法课程了,永字八法并不是一个能够马上get到的东西,所以这里用「那三个几乎能涵盖永字八法的」来形容文字,其实反而是增加理解的难度喔。 又或是这一段: 「白辰星从桌上的桶子里cH0U出一支平底白铁汤匙,戳下去,用力一铲,在盒中留下一个坑洞。那些来不及攀上汤匙壁的米粒被重力绊住,朝着坑洞直直坠落。 幸运搭上银sE幽浮的米粒们缓缓爬升直到被送进口中,柔软的唇瓣把幽浮上的乘客刮得乾乾净净。把幽浮翻个面,底部的偷渡客则是交给舌头一网打尽。」 「直直坠落」本身就是一个带有强烈速度感的组合,与米粒本身从汤匙掉至饭盒里的速度感是不一样的;「幽浮」用以b喻汤匙,「偷渡客」用以形容黏在汤匙下方的饭粒。新奇归新奇,有趣归有趣,但在联想上无论是外型还是约定俗成的既定印象,都是相对的「不够直觉」,这也是在增加读者的理解难度。 或这段: 「上课时间前的升学补习班教室外休息空间挤满了提早来的学生。有的人抱着晚餐狼吞虎咽囫囵吞枣、有的人捧着讲义绞尽脑汁试着解出题目、有的人则是戴上耳机拿出手机观看影片。电梯梯厅旁接待处的职员则是忙着接电话,听着又一位家长打来抱怨自家小孩的座位不够前面害得他都看不到黑板上讲师抄写的笔记。电话这边只好用百般无奈的口气安抚,以及在尽量不惹怒对方的情况下劝人下次划位请早。」 这段完全没有情节,全是描写,实际的情节在它的下一段,所以也属於无效细节。 当然,也有分开来单独成段来看写的还不错的、能够x1引人的段落,尤其是Saduu你在描写食物的部分,b如: 「白辰星左手拿着塑胶叉子戳着盘子里的微波焗烤通心粉,如同一截水管的通心粉先是扁缩下去,待身上刺出三个小洞後又再度膨了起来。提起叉子,挂在众多通心粉身上受热融化的起司像一对恋人紧抓着手舍不得分开,慢慢变长变窄持续延伸,直到最後不得不放手而断裂的r丝弹了一下,在空中晃啊晃不断摆荡,直到被赤sE舌头接住缠进口腔。」 从「扁缩」到「膨胀」,起司从「变长变窄持续延伸」到「不得不放手的r丝弹了一下」,这都是写实又能够轻易想像画面的细节,简单来说,在赋予感官T验上的效果,这里还是不错的。 1 又b如这里: 「店内空气弥漫着食材烹调後彼此混杂的气味——各类炒青菜的油耗、味噌汤底的粉腥、饮料机内红茶的浓甜,全数糊在闷热cHa0Sh的空气里,如一层凝滞挥之不去的雾气,从鼻腔一路黏进喉头。」 油耗、粉腥、甜腻种种气味,最後用了「糊」跟「黏」,这两个动词都用的很JiNg准,再搭配上「从鼻腔到喉头」,成功描绘了Sh热、毫无通风的小空间里,皮肤由外而内黏踢踢的感觉。 ——写的确实不错,但是,今天你是在写。 这些描绘跟剧情有相关吗?没有。 当你今天是单纯的「描写」,那就意味着情节「没有任何变化」。既然没有变化,那这些就会是「无论再怎麽好也都必须忍痛舍弃或是JiNg简」的段落:一切对情节推动非必要的描绘,都有机率沦为无效的细节,进而拖累了情节的节奏。 三、故事情节靠「内心驱动」而非「事件驱动」 在《重写》里,情节与情节之间,中间的螺丝钮多数是「内心推动」,而非事件。 事件驱动:「先」有事件发生,人物再有反应 内心驱动:「先」有人物行动,而事件再被创造 1 什麽是事件驱动的经典案例? 欸,虽然是不同类型的,但还真的有——b如,侦探推理。 以下是我写的,一个很粗暴的举例: 发生凶杀案>>第一目击者>>侦探开始调查>>成功抓出凶手。 人物长什麽样子?不重要,这个框架我塞进任何人物都可以:这是100%的「事件驱动」。 现在来看《重写》,究竟哪里是内心驱动? 周海瑛待在电梯车厢原地没有动作,只是望着白辰星的背影思考。 ——电梯门要ㄍ??电梯门要开了。 「白辰星。」周海瑛按住开门键喊出声音叫住他,「要不要一起吃宵夜?」 发现了吗? 1 周海瑛思考人物内心产生转变>>周海瑛喊住白辰星事件发生>>一起吃消夜事件 又或是这里: 房间里的气氛还处在刚刚那份凝重的余韵中。周海瑛退开半步,低头看着白辰星手中的绒布盒,又迅速抬头。为了打破这种有些过於沉重的氛围,他乾咳了一声,试图用轻松些的语气开口:「对了,不如你拿钢笔站好让我拍张照片当作纪念吧?」 周海瑛想要打破沉重的氛围人物内心想法>>周海瑛提议拍照事件发生>>拍下那张被保存至今的照片事件 以事件驱动为主,内心驱动为辅,角sE的X格引导事件走向——那麽内心驱动不可以吗?也没有不可以,只是在b赛之中,b起情节明确、高概念的作品,内心驱动的作品形式较缺乏ga0cHa0起伏,在媒合IP这一块的评分标准相对来说容易吃亏。 不过呢......XDD,我自己也是习惯内心驱动的人,所以这块我能深入评文的东西b较少,毕竟纯文学书写就是典型的内心驱动:驱动整个故事抵达某种难明的状态。 所以请看简介——我与琉璃姬雪梦幻?连动?,在取得琉璃同意後,我要很不要脸的说:如果对於情节概念有任何更深的困惑,欢迎从评文集的简介点下连结,前往琉璃星球创造馆,琉璃写的电子报! 琉璃是个在审题、影视媒合、提案、筛选故事题材都非常厉害的作者,情节的刻画与角sE塑造,这类大众取向的是她的强项,电子报又都很有料,SaDuu就算没有其他问题,也完全可以把每一篇都看过一次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