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与烈酒(ABO)苗青山x苗子文_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 (第2/2页)

看着他俩狼吞虎咽的样子,不禁发笑,“广东好吃的东西更多,去了你们就有口福了。”

    买单的时候,刘玉虎从皮包里掏出两张蓝色的外汇券,上面印着山水画。比起美食,那两张票子对苗青山的诱惑更大。他相信用不了多久,自己也能随手掏出大把钞票。钱可以买到他想要的一切。胸膛里有一种发烫的渴望在不断膨胀。

    那天晚上,苗青山的梦被金光闪闪的东西填满,而张子文的梦里还飘扬着烤鸭的香味。

    他们坐上绿皮火车,穿过平原与农田,一路驶向南方。饿了就啃几口馒头烧饼,困了就靠在彼此的肩膀上睡觉。硬邦邦的座位坐久了,浑身都难受,好在身旁还有人可以倚靠。

    刘玉虎就坐在他们对面,即便在嘈杂的火车上也保持着优雅做派,摊开报纸细细查看,目光时不时跃过报纸,落在苗青山身上。

    苗青山虽然仍是少年模样,可S级alpha的力量就蕴藏在不算强壮却结实俊朗的身体中,在随着呼吸微微起伏的胸膛下,在被头发遮住若隐若现的后颈腺体里。刘玉虎的眼神逐渐变得炙热,在被苗青山发觉时,又轻飘飘移开,抖了抖手上的报纸道,“青山,以后你要多看看报纸,掌握时局和经济形势,这个时代瞬息万变,机会在有准备的人手里。”

    苗青山睡眼朦胧地点点头,一时有些恍惚,他的人生里很久没有这样接近师长,甚至于父亲的角色存在了。刘玉虎谆谆教导的样子,与多年前教他认字识谱的身影渐渐重合。

    10

    经过一天多时间,他们终于抵达深圳罗湖火车站,下车以后,耳边似乎还回荡着哐当哐当的声响。

    刘玉虎的私人轿车就在火车站外等着,天蓝色的丰田皇冠,锃亮如新,镜面般倒映出少年眼中的憧憬。

    汽车带他们开向盐田,深圳街景与秩序井然的北京截然不同,路面破旧,房屋简陋。但当车开到一个小镇上,两边的街景变得不一样了,两层高的白色建筑错落有致,下面是商铺,白色柱子上面是住房,热闹的街市人头攒动,人群里还偶尔闪过显眼的金发粽发的外国人。

    车在街边停下来,刘玉虎为苗青山打开车门,张开手做欢迎的姿势,“这里是沙头角,中英街,沿着这条街走过去就能到香港。”他指了指白色建筑的二层,“你们就先住在这里。”

    张子文把两人的包裹一齐提上,一溜烟地冲上楼梯,迫不及待进入他们的新住处。一室一厅的房子,虽不大,但清爽明亮,站在小阳台上能看见中英街往来的人潮。张子文呼吸着阳台上的空气,感受初冬温热的阳光洒在脸上,这里充满新奇,机遇,希望,最重要的是,能继续和他哥待在一起。

    他转过头冲苗青山笑着说,“哥,这儿以后就是我们的新家了!”

    苗青山轻轻“嗯”了一声,四处打量这间舒适的居所,转身对倚在门边双手抱胸看着他的刘玉虎说,“谢谢刘老板。”

    刘玉虎听罢,放下手向苗青山走过来,“客气什么,你以后要跟着我做事,提供这些是应该的。”

    刘玉虎比苗青山略高一点,但看向他时从来不会有俯视之感,似乎年龄和阅历上的优势,并没有让刘玉虎高他一等,反而恭敬有礼。苗青山不确定到底是因为刘玉虎为人如此,还是顶级alpha的气场天然让人感到敬畏。

    “还有,你以后别叫我老板,可以改口叫师父了。”刘玉虎微笑着说。

    “师父……”

    苗青山叫得很生疏,但刘玉虎听了笑意更盛,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安顿下来好好休息,明天我带你去仓库看看。”

    苗青山点头,又想到什么,“那子文呢?”

    刘玉虎看了一眼在旁边忙活傻乐的张子文,淡淡道,“他还小,很多事不方便,我会叫人给他安排点简单的杂活儿。”

    11

    张子文还不知道自己被暗中安排了,正盯着卧室里的双人床发呆,看他哥走过来,便支支吾吾地说,“哥……只有一张床,那我们……我们怎么睡啊?”

    苗青山一瞥,“还能怎么睡,一起睡啊,这床挺大的,挤不着你。”

    “啊,”张子文跟生锈的螺丝卡壳了一样,一个个字往外挤,“这,这样,好吗?”

    苗青山看他扭捏的模样,明白这小子是害羞了,唇角一勾,伸手去揉张子文头顶晒得暖烘烘的毛,“怎么了,哥还能吃了你呀,你又不是omega。”

    说着,故意凑过头,去嗅了嗅张子文的后颈。

    张子文被激得像被踩到尾巴的小狗一样跳起来,捂住自己的脖子,紧张兮兮地看他哥。

    苗青山逗他逗得挺开心,吹着口哨把衣服和长笛包收拾好,从柜子里翻出一叠干净的床单,扔给张子文,“还愣着干什么,快把床铺好。”

    收拾好新家,两人出门逛了一圈,走进中英街上一家家琳琅满目的商店,沿河岸眺望远处的白色灯塔。夜幕降临,张子文捧着碗萝卜牛腩,苗青山拿了串咖喱鱼蛋,踩着摇曳的树影走回了家。

    洗完澡,他们先后钻进了被窝,两具暖烘烘的身体中间隔着一段距离,可张子文却感觉,属于苗青山的气息无时无刻不在向他袭来,如蛛丝一般在空气中蔓延,将他紧紧裹住,那是一种强烈的、燥热的、近乎于爆炸和燃烧的气味。

    后颈仿佛还残留着苗青山吹过来,湿热的气息,透过腺体进入血液,在他心底升起了一团火。从最初微小的火苗,到一天天逐渐扩散,硝烟四起,烈火燎原,再也无法被扑灭。

    只是当时的子文还不明白这微弱的火苗意味着什么。

    也不知道,在不久后,他将迎来无比艰难的分化期。

    ——

    本章注释:外汇券是当时发行的一种“特权货币”,一般是外国人或者外企员工在一些高档场所使用,蓝色的面额是10元,印有三峡山水风景。1981年全聚德一只烤鸭大概10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