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的情人是音乐:按下播放键的8种方式,30年简明听音史 (第3/3页)
露出马脚。各种低配山寨MP3、MP4播放器和无损播放器同时存活,满足不同的需要。不过MP3发展到320kbps及以上后和FLAC听起来差不多。如今音乐人在付费下载平台和黑胶唱片中会同时附赠无损和高质量MP3下载。 不过iTunes的崛起和我国听众关系不大。我国主要是负责制造大批廉价MP3播放器。 2000年网络电台Pandora出现。它会根据用户喜好推荐歌曲,用户付费订阅即可收听,如果喜欢再去购买歌曲。Pandora用算法来承担广播电台推荐音乐的重担。MP3和无损压缩解决了听音乐的地域限制,解决了音乐载T的问题,电台则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原本是被电台灌输音乐,现在如果喜欢某一类型音乐,则可以无限遨游,听得越多,猜得越准。互联网人以自己的习惯X傲慢开始塑造一个全知全能的形象,送菜入口,各家音乐平台标配的“猜你喜欢”经历了多个演变阶段。早期是简单地根据用户收听和点击情况推送匹配的同类型、同音乐人音乐。2004年出现播客Podcast,穿cHa展开了一轮颇为复古的电台节目网络化浪cHa0,大家可以自制Podcast电台,通过订阅来收听节目。 人的关系在音乐推荐中的重要X被挖掘,Spotify、Rdio、豆瓣电台等挖掘朋友间的数据,通过st.fm交友曾经很热门。2002年创立的st.fm让用户只要安心听,记录海量数据后为您发现您和他人的共同喜好,以及还有哪些与您喜欢的乐队相似乐队。这一切变得很有趣,用户一下子有了一个数据报告。各种大数据、黑科技cHa足音乐界解决痛点。Shazam诞生于1999和SoundHound2005更是具备10秒内帮你识别出你所听到的歌曲是啥歌的技能。 人们的懒惰总是让自己都难以想象,有了大数据后,通过场景推荐音乐变得最为热门。人们告诉移动设备上的APP我在跑步,便会有音乐推送出来。国内的典型产品b如网易云音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这样的方式而不是守着各种排行榜来发现新音乐。他们会以无偏见的态度去接受大咖小牌,对他们来说都不过是红心和跳过的区别。专辑的概念被淡化,人们也不再需要忍受,一言不合就切歌,且不再回头。 2008年成立的付费流媒T订阅平台Spotify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你可以导入自己电脑里的音乐,直接搜索指定音乐,也可以享受Spotify上的歌单和推荐服务。Spotify根据用户收听次数向各种版权所有者支付版权费用。虽然不少音乐人事后发现这种点击付费的模式还不如贩卖CD挣钱。TaylorSwift便愤而撤下自己在Spotify上的音乐。而Spotify抱怨绝大部分收入都给了版权方,始终入不敷出。Spotify都举步维艰,更不要说其它后起之秀。2010年成立的Rdio界面更美,曲库也丰富,却由于没有享受到红利,已于2015年倒闭。 从2007年存活至今的国内最早的音乐平台虾米音乐在2013年被卖给了阿里。并迫于国家版权局颁布的未经授权音乐作品全部限期下架的规定,依靠用户上传歌曲建立最初曲库的虾米大量下架音乐,其他盗版横行的国内音乐平台QQ音乐、豆瓣音乐等也纷纷大批下架无版权的音乐,致使用户严重流失。这就更不要说早已倒在版权费面前的Jing.fm等电台。 在这种局面下,Spotify开始自己找音乐人合作,为Spotify专门创作适合不同场景聆听的音乐,iTunes经常有独家下载,网易音乐尝试和国内音乐人合作Ga0首发,豆瓣成立了自己的厂牌大福唱片,被版权所有者卡住脖子的流媒T平台纷纷从内容源头入手,企图翻身。 在听众选择音乐的途径增多的同时,音乐人也在变着法儿推销自己。2003年上线的Myspace曾经是其中翘楚,音乐人可以上传有限数量的新歌试听,甚至开放下载。当时绝大部分乐队的CD上都会印上Myspace地址,而星探在Myspace上挖掘出LilyAllen这样的歌手。但Myspace在人气更旺的社交网络Facebook崛起之后迅速陨落。 现在一个音乐人要销售自己的专辑,需要在Facebook和twitter开设账户,发布消息,与歌迷互动,有空一点的用Tumblr写写博客。在Soundcloud发布试听,在Mixcloud做混音,在Bandcamp上提供完整试听、付费下载,以及实T唱片购买服务。有钱的主甚至可以像Radiohead、Bj?rk、AnimalCollective那样自主开发APP。来个众筹也是没问题的,但其中Bandcamp最为重要。 2015年惘闻曾在他们的版权维护声明中说“在中国8张专辑的所有版权收益,还不敌2014年《八匹马》1张在Bandcamp上的收益多”。成立于2007年的Bandcamp已经成为绝大部分厂牌和音乐人的集散地,先听后买,为Si忠粉丝提供了直接把钱交给音乐人的机会。 这些狂热的年轻音乐Ai好者还带动起了新世纪黑胶复兴。根据美国唱片业协会统计,从2008年起开始抬头的美国黑胶唱片销量2015年达到4.16亿美元,超过当年Youtube、Spotify等流媒T平台广告点击和付费订阅收入总和,是1988年之后首次超过4亿。也就是说,黑胶的销量恢复到1988年、1989年、1990年三连跳坠入销声匿迹那个黑暗阶段的最初期。谈复兴太早,只是退cHa0之后露出了铁杆消费群T基数。卡带近年来也有复兴的苗头,但量实在太小,还有待观察。 黑胶作为最后幸存的实T媒介还是平面设计师发挥特长的最后一片天地。还Pa0制出一年一度的唱片店日纪念活动RecordStoreDay,始于2007年,这一天会发行仅在唱片店售卖的特殊版本黑胶,旨在把听众带回到唱片店。Liars在《Mess》2014特别版黑胶盘面里装入毛线,TheFmingLips《TheFmingLipsandHeadyFwends》2012限量版中充满了量大到可以流动的血Ye,血样来自Waynee、NeonIndian的AnPalomo、Keha、NickCave、ErykahBadu、Coldpy的ChrisMartin。 去中心化的网络传播模式省去了音乐人跨区域宣传的成本。巡演加顺便卖专辑成了最为稳定的一笔收入,各种Club、派对、音乐节风靡全球。Youtube等视频网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直播成为新一代音乐节的标配。2010年创立于l敦的在线直播品牌BoilerRoom走红网络。 在这个iPad拿上台和钢琴同台演出的时代,电子音乐的制作变得空前好入手,卧室音乐人一抓一大把。许多只会按按电脑的DJ登上舞台。再通过电脑制作一些影像,一场酷炫的电子演出就能凑出来了。Kraftwerk办起了3D效果演出,优秀的VJ成为香馍馍,技术的革新让现场演出变得b过去更花哨,成功x1引到更多受众。电子音乐在这个科技时代成为iTunes、Spotify等平台最受欢迎的音乐类型。应运而生非常适合派对环境的便携式防水蓝牙音响,从电子乐诞生初期到合成器都有了iPad版的今日,科技想方设法满足年轻人跳起来的需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